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盘点古代男子发式,元朝竟然如此独特?

meifawu3年前 (2022-09-05)古人发型477

在我们看古装的影视作品中,里面的男子全都是长发。

那古代的男子为什么要留长发呢?

古人对头发是十分看重的,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加上受《孝经》的影响,男子留长发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处置。

《孝经》

自出生后,选一吉日,剃掉胎发之后,就不在剪发。等长到一定的年龄,便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此谓结发。

冠,无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说文》

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 曲礼上》

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而且每个朝代男子的发式都是不同的,虽然都是长发,但各有各的特点。

01 夏商周

夏商时期的披发,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发式。

人们将散落的头发梳理顺畅,披散在两旁,称之为披发。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礼记 王制》

而到了周朝,确认了礼法,礼法对发式也作了规定。

在那时,戴冠的习俗已相当普及。

通过对现存世的周代玉、石、陶、铜俑的研究表明,当时的男子几乎都戴冠或巾,很少有露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冠与巾使用的普及。

他们将头发梳到头顶,挽成发髻束起来。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释名 释首饰》

显然,冠、巾是区分士、庶的重要标志,庶人不能戴冠,只能着巾包髻。

髡刑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它为上古五刑之一,罪人的头发剃掉全部或部分,以此来对罪人造成一种羞辱。

髡者使守积。

《周礼 秋官 掌戮》

总之,在上古时代,男子发式崇尚简便、自然。

男子成年加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礼。

02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基本上男子披发者越来越少,较之前相比,显得清爽了许多。

除了道士喜爱披发之外,未成年人未行冠礼之前也都是披发。

垂髫小儿说的就是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的模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晋】陶潜

我们从兵马俑中就可以看出当时成年男子的发式。

前面类似中分,头发束起,头上的发髻略向左偏。

而汉朝在发髻的梳法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当时的文人喜爱戴头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苏轼

所以有诸葛亮羽扇纶巾之说。

03 唐宋时期

说到唐宋时期,这是民族文化融合与大发展时期。

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幞头了,孙机先生说幞头除了邻国效仿以外,这是世界上独一份的,所以可以视作中古时代男子发式的独特标志。

幞头一开始是用有四角的布扎头,两角扎在额前,两角垂在脑后。它其中的一个发展产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乌纱帽。

唐朝的幞头是圆顶的,两脚下垂,有点像兔耳。

而宋朝的幞头则是平顶的,两脚平直很长很长。

对此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唐玄宗的圆幞头与宋太祖的平幞头。

宋朝男子发式在戴的帽子上没什么变化,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男子流行簪花。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牡丹盛放的时节,曾去吉祥寺赏花,并赋诗一首。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吉祥寺赏牡丹》【宋】苏轼

此诗生动刻画出苏轼洒脱不羁的形象。即使垂垂老矣,也倾慕花之娇艳,于是有了簪花上头的勇气。

这跟性情风流无关,也跟出身贫富无关,簪花在当时就是一种席卷朝野的时尚。

04 辽金元

辽金元时期,尤其是元朝,它是少数民族第一次统治中原大地所建立的政权,发型和汉族的差距十分大。

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而建立的王朝中,元朝是汉化程度最浅、游牧部落传统保留得最多的一朝。

《陕西通史》

元代男子髡首辫发的习俗极为普遍,在元代中外史料记载和图像资料中可以大量见到。

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垂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衣袄上,曰不浪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回视,不能狼顾。或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

《心史 大义略叙》

这是游牧民族特有的髡发留辫,就是将头顶的头发剔除,只留两鬓或前额少量头发结成辫子。

有关元朝男子的发式,更是给来元朝的外国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西方传教士就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

男人们在头顶上把头发剃光一方块,并从这个方块前面的左右两角继续往下剃,经过头顶两侧,直至鬓角。他们也把两侧鬓角和颈后的头发剃光,此外,并把前额直至前额骨顶部的头发剃光,在前额骨那里,留一簇头发,下垂直至眉毛。头部两侧和后面,他们留着头发,把这些头发在头的周围编成辫子,下垂至耳。

威廉 鲁不鲁乞

可见当时元朝男子发式之独特。

05 明清时期

到了明朝中期,成年男子结辫现象渐渐消失。

劳动人民都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官宦人家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

网巾是朝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子,一般多用黑丝、马尾、棕丝等材料编织而成。

它是明初建立的冠服制度中最具朝代象征的巾服之一。

从明代礼制,日常社交等方面,处处可见网巾的踪迹。

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颂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七修类稿》

明人将此巾与现行统治结合起来,赋予其"一统天下"、"一统山河"、"一统天和"的文化寓意。

而我们看的清宫剧里男子都梳着阴阳头,就是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

像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延禧攻略》里面的乾隆,就是这种阴阳头。

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

明末清初时期满族统治者用暴力手段强迫全国人民改剃满族发型政令。

希望能够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同时也是为了保持中国的长期稳定与统一。

时剃头令下, 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思文大纪》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因此他们宁可断头也不愿剃发。

到了嘉庆以后,人们的辫子越留越粗。

到了同治、光绪时期,男子的发式就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阴阳头,黑白分明,各占一半。

看了这么多各个朝代不同的发式,你最喜欢哪一款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170

分享给朋友:

“盘点古代男子发式,元朝竟然如此独特?” 的相关文章

原创梳脏辫发型的古装女子,扁素问温婉、凤来仪美艳、绾绾气质干练

原创梳脏辫发型的古装女子,扁素问温婉、凤来仪美艳、绾绾气质干练

原标题:梳脏辫发型的古装女子,扁素问温婉、凤来仪美艳、绾绾气质干练脏辫,是一种将头发紧紧缠绕的发型,起源于古希腊,后来风靡全球,逐渐发展成很多不同样式的脏辫发型。现在依然有很多嘻哈歌手或潮流人士都喜爱脏辫发型,脏辫除了在现代时尚圈是一种潮流之外,古装剧中也有很多女子都喜欢扎这种发型,比如以下这几位。...

【非凡十年·变化就在我身边】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广与交流合作科科长陈宏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镜头定格大美宝鸡

【非凡十年·变化就在我身边】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广与交流合作科科长陈宏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镜头定格大美宝鸡

原标题:【非凡十年·变化就在我身边】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广与交流合作科科长陈宏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镜头定格大美宝鸡生命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衔接而成,在每段旅程中,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摄影师用镜头定格了美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我,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宝鸡、用镜头记录宝鸡近十年发展变化的摄影人。...

学校里的“官老爷们”这是一系列发生在基层学校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学校里的“官老爷们”这是一系列发生在基层学校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学校里的官老爷们这是一系列发生在基层学校的故事。在这个二代霸校的地方,行政高于教学,一线教师地位被倾轧,学校聚焦基础教学的民生功能被削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导向被带偏,这里少公平正义、少赏罚分明、少是非对错,多行政特权、多领导懒政、多明哲保身,有学生负担过重、有教师压力过大,有职场霸凌、有招聘黑...

古代女子发型多样,没有发胶是如何固定的?原来有秘密

古代女子发型多样,没有发胶是如何固定的?原来有秘密

原标题:古代女子发型多样,没有发胶是如何固定的?原来有秘密古代女性发型多样,没有发胶是怎么固定的? 本来就流行有秘密的古装剧,很多女孩子很喜欢古装剧中美丽的女性服装发型,觉得典雅美丽; 所以,这几年这件汉服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穿汉服旧衣服出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其实,这件衣服漂亮,确实漂亮,但这个古代...

爱护头发,古已有之

爱护头发,古已有之

古人对头发非常爱护,《孝经》里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描述。割去他人的头发也是一种刑罚,称为髡,这种刑罚周代已有,到东汉时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犯了错,很自责,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意即受了重刑,算是对自己的处罚。古人从孩童开始就要留发,故儿童时期叫总角,意思是...

如何把头发画好?超实用头发画法技巧

如何把头发画好?超实用头发画法技巧

原标题:如何把头发画好?超实用头发画法技巧如何把头发画好?超实用头发画法技巧。相信每一位刚出来工作或者是专研画画多年的画画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能不能拿到一份对应岗位的offer。正确选择培训机构,入学阶段开始即可获得相应的就业指导。画好漫画人物的头发有哪些技巧?想必这些问题都是绘画初学者们比较伤脑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