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清朝汉人的发型就是辫子,那么在清朝之前汉人的发型是什么样的呢?

meifawu3年前 (2022-09-06)古人发型361

长文预警!!!


在远古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不太关注自己的头发。因此,头发可能就是随意地用绳子扎一下。发型并没有男式女式之说。都是些简单的样式。大家进丛林狩猎、采集,花枝招展的发型肯定不适合。说不定就缠绕在哪团灌木丛上打了死结,一刀子割断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原始的简单粗糙的发式慢慢向复杂、精致转变。

原始岩画上的先民发式

到了夏商周三代时期,男女发型开始有了区分。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分化的也不清楚,反正就是从此男女可以从发型上一眼区分开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尴尬。你问我什么尴尬?有的人长得比较中性,根本分不出男女,懂了吧?

东周时期,女子大都长发及腰,配上宽袍大袖的华服简直飘然欲仙。古人往往营养摄入不够,且头发长到一定长度之后因为缺乏营养而生长缓慢或者干脆停止生长。有的女性追赶长发及腰的潮流就接发,以使自己的辫子又粗又长。

梳辫子的妇女(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的发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编辫子的人越来越少,发髻开始流行。不仅是女性,男性也会梳髻。只不过女性的发髻样式比男性丰富。受到周礼的约束,男性成年后要戴冠。正式场合不戴冠被视为一种无礼的行为。周朝和后来的朝代有很大不同。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和礼乐治理天下。礼是超越一切的社会规范,跟我们今天法制社会的法律差不多,不守礼制后果很严重,可能会被剥夺财产继承权、可能会被抓进监狱、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反正就是没好果子吃。况且有身份的体面人们也是很乐意跟随这些社会风尚的,他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要戴冠的缘故,过于花哨的发髻会导致冠巾难以戴整齐,所以男式发髻大多比较简朴。女性发髻多样,可以在发式上大做文章,增添魅力。男式则有款式多变、材质多样的冠帽弥补发髻样式少的遗憾。事实上,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后,男人的社会地位从来都是靠外物展示,几乎不靠先天的外貌之类的本身属性显示。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郎才女貌这么一说,男人有才也就会有社会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取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外貌,外貌因素甚至会被刻意忽略。

作为我国第一个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大一统王朝,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汉代女子发髻广为流行,且样式极其丰富多变。常见的发髻款式有垂云髻、九环髻、棰髻、堕马髻、飞仙髻、瑶台髻以及其他各种高髻。其中最受女性欢迎的当属棰髻和堕马髻。棰是古代的一种洗衣工具,头粗柄细。棰髻因与它形状相像而得名。棰髻绑扎简单,古代普通女子在家劳作时多梳棰髻。典故举案齐眉中便有关于椎髻的记载。东汉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叫梁鸿,虽然他家境贫困,但很多富贵人家的女儿都想嫁给他,然而梁鸿却不为所动。同县孟姓人家有一个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嫁人的女子叫孟光,这女子相貌平平,却宣称只嫁像梁鸿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得知后就聘娶了她。孟光盛装嫁入梁家后,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梁鸿虽然自愿聘娶孟光,却一连七天都不搭理她。孟光暗自思索,明白梁鸿并非凡夫俗子,娶妻乃为娶德,于是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每当梁鸿外出归来,孟光都将做好的饭菜放在食案上,用双手高举至齐眉,来表达对夫婿的敬爱,这便是形容夫妻相互尊敬的典故举案齐眉的由来。

棰髻

堕马髻相传始于宫廷贵妇,据载是汉顺帝时期把持朝政的大将军梁翼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孙寿美丽妖娆,又擅长打扮自己,她把椎髻置于头侧,使其下坠,看起来像从马上刚刚摔下来,别具一番风情,所以得名堕马髻,又被称为梁氏新妆。除此之外,汉代还流行各类高髻,如《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汉《童谣歌》: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广袖高髻后被用来形容一地风俗奢荡。

堕马髻(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三国时出现的云髻,也是女子们喜爱的发式,初唐画家阎立本《步辇图》中的宫女就梳这种发式。缕缕青丝如云朵般盘绕在头上,给人空灵清雅之感。

云髻(唐·阎立本《步辇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流传甚广的灵蛇髻飞天髻等高髻,这些发式可令面容灵动而富有神采,因而深受宫廷女子的青睐。灵蛇髻这一发式不可谓不经典,从魏晋时期的各种名家画作到后世的各种传世名作,多出现这一发式。甚至家喻户晓的86版西游记里,嫦娥也是这一形象。风吹仙袂,广袖飘摇。充满灵动俊逸之气,恰好符合我们印象中仙人逍遥洒脱的形象,可能这也是这款发型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灵蛇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及至唐代,一种新发髻样式又成为一时潮流,那就是——螺髻。形似螺壳的螺髻深受大家的欢迎。螺髻本为佛像头顶之髻,白居易的《绣阿弥佛赞》一诗中便有提及:金身螺髻,玉毫绀(gàn)目。这里不得不又要提一下86版西游记了,佛像的螺髻就是那里面的如来佛祖、文殊菩萨、灵吉菩萨等的那种发式。其实我个人是不喜欢这种发型的,觉得很奇葩,像一团乱七八糟的不可名状之物搭在头上,怪怪的。大家都知道唐代玄奘西游取经,带来了佛法的二次东传。唐代开始,佛教在中华大地发展日益迅猛,影响深远。佛像的发髻走进了宫廷贵妇的视野。她们加以改良、创新,发明出了各式螺髻的变种,最终成为了女子们的日常发式之一。

螺髻

宋朝,政治、军事上很窝囊,在文化上可一点也不输与任何一个朝代。宋代发式承晚唐五代遗风,以高髻为尚。大家竞相梳高高的发髻,发量不够的女子会去接假发。 高髻的一种——朝天髻成为了一种具有时代印记的发式。很有意思的是,宋代居然有专门接假发的店,真是让人惊叹,我们的祖先真会玩!其实宋朝作为我国封建王朝文化的一座高峰,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事物。像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最早的活字印刷这些自不必说,各种娱乐生活也极其丰富,接发店就是其中之一。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公元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东京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生活情景,其中多有关于当时人们丰富文化生活的记载。 宋朝的社会风气亦非常开放,与北方的民族互相影响。从女真人那里传来的束发垂胸的女真发式在当时也很受欢迎。

朝天髻

到了元朝,虽然统治者变成了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服饰、习俗等也仅仅在本族之间流传。治下的汉人则大多沿袭前朝旧制,发型变化不大。蒙古人一般都留他们的民族发式,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个斗笠。各种自中亚而来的色目人则顶着他们的卷毛,戴个头巾什么的,不与汉地相像。这时的汉人也有一些留各种其他民族发式的,毕竟见多不怪。

元成宗帖木儿
色目人

明朝时,太祖皇帝朱元璋发布诏书,命衣冠典章悉尊唐宋旧制,汉式蓄发又成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绝对主流。同时,发式也继续有所发展,出现了桃心髻及其变种、仿汉代堕马髻等新款式发髻。男子则束发戴冠,与前面的朝代区别不大。

桃心髻

清代时,女真人入关,问鼎中原。这里我们要分开男女分别讲一下。当时推行了很不得人心的剃发易服政策。虽然许多汉家儿女浴血抗争,最终还是难敌势大的女真人。就这样,华夏的男性们就告别了延续几千年的蓄发习俗,剃起了半秃瓢式发型。有清一代,虽然都要剃发,但怎么个剃法也是不断演变的。一开始的时候是金钱鼠尾,只留后面一撮毛,以能穿过铜钱上的方孔为标准,其余的都剃光。今天有些小娃娃也会剃这种发型,夏季比较凉快。说真的这种发型我感觉丑爆了,像是在闹着玩一样,一个糙汉子剃个这种娃娃头,怎么看怎么别扭。这种发型的起源应该是方便在野外活动,光头不会被树枝灌木缠绕,骑马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被风吹散挡住视线。一代代流传下来就成了固定习俗。金钱鼠尾进一步发展就演变成了猪尾辫。其实就是那一撮毛留多一点,面积大一点,不仔细看和金钱鼠尾区别不大。到了清朝末期,才开始慢慢出现我们现在清宫剧里常见的那种莽尾辫,也叫阴阳头。正是在清代,理发行业蓬勃发展,呈井喷之势。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理发店,还有游脚剃头匠,挑个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

三种辫子

清代的女性并不用剃发,要是女性也剃发那是真的反人类了,反正我对光头女性是提不起兴趣,只能以兄弟相称。那时的女性也是扎各种发髻,继承前代并有所发展。旗人妇女早期发式以辫发盘头、包头为主。中期是两把头,到了后期则流行旗头(清宫剧里常见的那种发型)。这些发型最开始都是流行于宫廷,上行下效,慢慢传入民间,成为当时的爆款发型。

到了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大家受各种新思想的影响,提倡文明开化,纷纷剪掉辫子,梳起了干净利落的短发。这时的男女非常多样。男性有板寸、中分偏分、大背头等。女性有一撮式、一字式(齐耳短发+齐刘海)、梨花式(偏分齐耳短发)、倒扇形(齐耳短发+扇形刘海)等等。我们今天见到得比较多的大都是民国名流、学生的照片,广大劳动人民的发型可能就是普通的短发,没有这么多讲究。说起剪辫子,这里面还有很多趣事。当时虽然到处都闹了革命,赶走了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但是老百姓都很担心哪天皇帝卷土重来,不愿意剪掉辫子。民国政府不得不派人在大街上强制给大家剪。有的人就求爷爷告奶奶哭哭啼啼地哀求不要剪自己的辫子,令人啼笑皆非。

几种主要的男款发型
几种主要的女款发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家最关心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全民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社会主义建设上,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型以简朴适合工作为风尚。这一时期农村男子的发型以板寸为主,知识分子和干部们则大多着背头和分头,也就是俗称的西装头。女性们大多剪中长发(跟前面提到的梨花式比较像),自然垂下,俗称解放头,因最早解放区女干部多剪此发型而得名,后经过宣传在全国流行开来。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们则喜欢扎两个长辫子,亲春气息十足。长辫子稍微变一下弯折上去就成了折辫,既好看又不妨碍工作。

双长辫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外国的新鲜事物映入国人眼帘。人们从影视里看到各种欧美日韩的新式发型,纷纷模仿。像柯相头、山口百惠头、都是通过影视形象传入社会的潮流发型。招手停则是当时诞生的发型, 招手停发型流行于80年代初。所谓招手停,便是把额前的刘海长长高高地吹起,用发胶固定在蓬松起的那一刻,由于颇像招手般浪花的姿势,于是便称为招手停。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卷发烫发染发,五颜六色、各式各样,一直持续到今天,如我们所见的那样。


很高兴你能看到最后,给你点个赞!O(∩_∩)O哈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252

分享给朋友:

“清朝汉人的发型就是辫子,那么在清朝之前汉人的发型是什么样的呢?” 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带着惊艳的美感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带着惊艳的美感

今天让我们开始一段古风之旅,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吧!喜欢穿古装的小仙女们,可能都关注过古代女子的发型,有时候可能还会给自己做个美美的头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每朝每代的女子发型都各具特色。秦朝时期由于社会刚刚统一稳定,女子发型也以朴实严肃为主,大多就行平髻,将头发在头顶左右中分,然后扎...

古代男子是如何束发的?

古代男子是如何束发的?

要教给大家的叫翻天印,道士会扎的一种发髻,它会需要用到当然是需要一根簪子,它也会需要一根头绳。所以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扎成一个马尾,高位置的马尾,把头发都聚集到头顶上。这时候我需要个梳子,然后把头发梳整齐,梳到前面去,上头绳扎成高马尾。这个大拇指这个手右手放到这儿虎口朝上,然后放到这个马尾的下面,在你...

短发怎么弄古风发型

短发怎么弄古风发型

短发怎么弄古风发型,短发也能变成汉服小仙女!一直有小仙女问短发穿汉服怎么打理,今天艺尔假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款短发发型教程,短发软妹子看过来。大家都知道短发如果只靠头发是很难实现的,一般都是通过编发或者是盘发实现的,当然手巧的人用短发扎成小发髻也是很可爱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短发的汉服发型吧~...

原创古人头发胡须长了不能剃?只要不剪成寸头和光头,随便你怎么处理

原创古人头发胡须长了不能剃?只要不剪成寸头和光头,随便你怎么处理

原标题:古人头发胡须长了不能剃?只要不剪成寸头和光头,随便你怎么处理咱们看影视剧里古人们都是长发飘飘,宽袍大袖,施施然好似神仙中人。不过飘逸归飘逸,一把长发要打理起来着实麻烦,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古代人理发么?(按照孝经的说法,古人是不能剃头的)肯定有人会回答:当然不理发啊,《孝经·开宗明义章》有云...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浅谈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浅谈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1.结...

原创这七位能驾驭短发的女演员,有的留短发33年,有的留短发像高中生

原创这七位能驾驭短发的女演员,有的留短发33年,有的留短发像高中生

原标题:这七位能驾驭短发的女演员,有的留短发33年,有的留短发像高中生娱乐圈的美女数不胜数,在拍戏和日常生活中她们会有很多造型,可有的人就适合留长发,剪了短发就好像失去了气质,而有些人天生的好皮囊,长发短发都能驾驭,但是短发会让人觉得英姿飒爽,又帅又酷。像刘亦菲在荧幕前一直都留着长发,她饰演的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