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说文解字回望古文字中的几种上古发型

meifawu3年前 (2022-09-06)古人发型294

疫情数月,不能理发,镜中的头势日渐奇特,于是想起古文字中相关字形,择其若干记录于次。

一、若

若,甲骨文象人跪坐着用双手理顺头发之形:

此字在甲骨文中常见,出现约1300次,基本只见于人祈于神的占卜语境,罗振玉释曰:象人举手跽足巽顺之状,故若训顺。所谓巽顺,就是顺从,是个动词。具体细分,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神为主语,即神顺遂殷王等占卜者希冀予以保佑。也可以殷王等占卜者为主语,这时若表被动。

神灵保佑,顺了占卜者的心意,这在甲骨文卜辞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这样一个关键字为什么要用一个跪坐着用双手理顺头发的人形来表达?其中的奥秘,目前尚没有确实的证据来具体阐释,但是发式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是可以肯定的。

双手顺发的跪坐人形这个字符不但自身常用,而且在古文字中还充当偏旁,比如殷周金文中的匿(

),西周金文的

),东周金文的鄀(

)等,都以若为声符。这也表明

在汉字系统中本来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字符。另外,若字本身又可添加口旁作

,从毛公鼎

并用来看,增口的作用是重见字书写避复。

不过,这个姿态优美、图画性颇强的

,对于文字的书写是个考验,因此到秦代文字中便被写字人改造成两个更容易书写的偏旁的组合:

(睡虎地秦简),艸代替了原来上举的两手,右代替了举手顺发人的身形。这个字形的出现,让许慎晃了眼,于是在《说文解字》里,便有了两个若字,一是艸部的

,训为择菜也,另一是叒部的

,并列举其籀文

,训为……若木也。

很显然,许慎的

是源自

,而

特别是

是源自

方便书写的

既然产生,不便书写的

便被放弃了。

自此以后,汉字构形系统中再无

二、髦(máo)

《诗经》有髧(dàn,头发下垂的样子)彼两髦的句子,其中的髦即指束发前的少年秀发在前额下垂的一种发式。这个髦字,亦见于甲骨文:

这个字象人长发下垂状,或许因为其形体很美吧,过去曾被人们释为美。当然,释美是错误的,因为甲骨文中真正的美字上部都从羊作

,与此不同。

甲骨文中的髦,是当时一个重要方国危方首领的私名。这个首领为什么叫髦?是不是与他有一头秀美发式有关?虽然我们尚无证据论断,但可能性是存在的。

髦的这个表意初文在古文字中也可以充当偏旁,如金文敄字:

此字一般被隶定为敄,以往也多被认为从矛声,也有学者认为字本象以手持棍打击戴羊角帽的人,会欺侮之意,其实都是不对的。

的左半,下皆从人,上象人披发之形,与

的差别,只是下部的侧视的人形(人)换成正视的人形(大),人大两个偏旁在古文字中属于同类,经常可以替换,所以

的左半亦当即髦之本字。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象形的髦也未能传承下来,整字被从髟毛声的形声字所替代。作为偏旁,因读音和构形都有几分相似,后来就被矛替换了。战国中山王鼎敄作

,左旁的上部已与矛无异,算是演化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汉字构形系统中也再没有单纯表意的髦了。

三、髟(biāo)

髟作为一个汉字部首,所辖字都与人头发胡须相关,比如繁体鬚髮二字,皆以髟为义符。而髟字本身,则是个会意字,从长从彡。彡作为表义偏旁,多表美饰之义,故《说文》训释髟字曰长发猋猋,也就是长发飘飘的意思。而甲骨文有独体的髟字:

象人长发飘然状。该字在甲骨文中是风的名称,《甲骨文合集》14294:南方曰因风曰髟。说的是南方风叫作髟。这个名称与先秦佚名诗飘风自南的飘风可以对读。就读音而论,髟飘音近;从构形上看,甲骨文髟正是风吹长发飘飘的形象。古代所谓飘风是指持续时间较短暂但风力甚大的风。这正是夏季南风的特点,而甲骨文的字形,正是从人的视角生动描摹了这种无形的空气运动自然现象,而头发在这种表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从侧面表现殷商人对秀发的审美嗜尚。

甲骨文中这个单纯表意的髟也是可以充当偏旁的,如

,从髟从帚:

然而这个表意的髟也没有在汉字系统中传承多久。甲骨文以外,在殷商金文中用作族名,作

(父乙莫觚),西周金文作

(史墙盘),最终出现于战国楚简:

(《郭店楚墓竹简》之《成之闻之》22简)。此后就完全被从长从彡的髟所替代了。

四、总

《诗经·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guàn)兮。所谓总角,就是古代未成年的少年把头发扎成髻的一种发式。而这种发式,最近也在早期古文字构形中发现。而发现的过程颇为曲折。西周金文中,有个位于司前表示掌管类意义的

字,原形作

等。因其左旁与甲骨文中原被释为睫的

形近,故

过去多被释为兼字,表示兼管。

然而新出土材料中

被发现了一个新字形

,这个字的右旁加注了一个声符悤,这就表明

的读音当与悤近,而

当读为总,

司即总司,义为统领管理。

随着这新释读的成立,总角之总的表意初文也被发现了,那就是

的左旁,即甲骨文原来所谓睫以及几个殷商金文族名字形:

然而在后来的汉字构形演变中,这个表意的总旁被常见表意偏旁纟所取代,演变为新的形声字总,此种字形已见于战国楚简:

(上博九《举治王天下·文王访之于尚父举治》)。至此,表意初文在这个字的演变序列中消失。

汉字是迄今还活着的人类最古老文字。几千年过去了,汉字青春长葆的原因无疑是它越来越成熟了,不断优化着其记录汉语的功能,构形单位的以简易替繁复便是优化的基本手段。以上诸字的消逝,皆是其例。然而在进步中,似乎也有失落,有许多美好、生动、真实的历史图景也在优化中消失。以上发式表意字的逝去,冰山一角而已。因此,如何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发扬光大,服务于今日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应是当下汉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吧。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8期《说文解字》栏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333

分享给朋友:

“说文解字回望古文字中的几种上古发型” 的相关文章

古代女子发型发展过程,宋朝和民国最好看

古代女子发型发展过程,宋朝和民国最好看

古代人比较看重毛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不能随便剪的。这个各位游客在小说,古装剧里都有听到看到过。古代的各种发髻名称众多,有木有游客和桃子一样,在看小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什么飞天鬓,灵蛇鬓,流苏髻……等,看的时候知道是个发型,但到底啥样,还真想象不出来。古代女子对发型极为看重,对她们来说,...

再也没有女明星有这样的头发了

再也没有女明星有这样的头发了

原标题:再也没有女明星有这样的头发了01我最近有个发现,我很喜欢的老一代的女明星,她们最美的照片,都给我一个非常毛茸茸的感觉。简单来讲,就是她们的头发浓密且黑亮,而且一点都不服帖,甚至是有点执拗地长在了头上。相比于如今明星普遍柔顺乖巧的发型,那个时候的美女,美得生机勃勃。后来我在一条新闻里,也看到了...

欧美男人发际线高却喜欢留背头,是审美不同,还是无奈之举?

欧美男人发际线高却喜欢留背头,是审美不同,还是无奈之举?

最近有一个话题,引发了男人们的热议,有人在某平台提问:为什么欧美男人发际线高还喜欢留背头?有人说这是审美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也有人说头发太少,想往前梳也梳不下来,又不想剪短,干脆梳大背头省事。其实从古到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男人的发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露额头的造型。古人认为男人就要把额头露出来,才能...

原创肖战古装造型盘点:“虾须”刘海、半马尾发型,简单还帅气

原创肖战古装造型盘点:“虾须”刘海、半马尾发型,简单还帅气

原标题:肖战古装造型盘点:虾须刘海、半马尾发型,简单还帅气去年夏天有一部很受欢迎电视剧《陈情令》,让两位年轻的演员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在各大热搜榜、热门推送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但随着流量和热度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肖战无疑用自身经历验证了这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从低谷走来的肖战深刻明白...

安以轩穿毛衣配丸子头发型,瞬间年轻20岁,减龄就是这么简单

安以轩穿毛衣配丸子头发型,瞬间年轻20岁,减龄就是这么简单

安以轩在结婚当妈之后,就更加有女人魅力了,看上去也变得更加温柔善良。在出席某次活动中,随便穿穿都能显示出乖巧女人的那种魅力。上身搭配的是一件柔软舒适的毛衣,里面穿搭的是带有蕾丝设计的连衣裙,很好地将层次感发挥到极致。在下身部分,她并没有穿着比较常见和普通的高跟鞋,而是选择了一双长筒靴,让整个人看起来...

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古人发型是文化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发型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与时尚的符号,也是各个族群的辨识标志。从北朝到隋唐的中古社会,剪头胡雏的文物图像屡屡出现,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在当时以高髻为尚的社会习俗中,剪头胡雏发型是有着阶级感的存在,是有关底层胡人的直观艺术产物。也说明当时入华的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