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说文解字回望古文字中的几种上古发型

meifawu3年前 (2022-09-06)古人发型320

疫情数月,不能理发,镜中的头势日渐奇特,于是想起古文字中相关字形,择其若干记录于次。

一、若

若,甲骨文象人跪坐着用双手理顺头发之形:

此字在甲骨文中常见,出现约1300次,基本只见于人祈于神的占卜语境,罗振玉释曰:象人举手跽足巽顺之状,故若训顺。所谓巽顺,就是顺从,是个动词。具体细分,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神为主语,即神顺遂殷王等占卜者希冀予以保佑。也可以殷王等占卜者为主语,这时若表被动。

神灵保佑,顺了占卜者的心意,这在甲骨文卜辞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这样一个关键字为什么要用一个跪坐着用双手理顺头发的人形来表达?其中的奥秘,目前尚没有确实的证据来具体阐释,但是发式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是可以肯定的。

双手顺发的跪坐人形这个字符不但自身常用,而且在古文字中还充当偏旁,比如殷周金文中的匿(

),西周金文的

),东周金文的鄀(

)等,都以若为声符。这也表明

在汉字系统中本来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字符。另外,若字本身又可添加口旁作

,从毛公鼎

并用来看,增口的作用是重见字书写避复。

不过,这个姿态优美、图画性颇强的

,对于文字的书写是个考验,因此到秦代文字中便被写字人改造成两个更容易书写的偏旁的组合:

(睡虎地秦简),艸代替了原来上举的两手,右代替了举手顺发人的身形。这个字形的出现,让许慎晃了眼,于是在《说文解字》里,便有了两个若字,一是艸部的

,训为择菜也,另一是叒部的

,并列举其籀文

,训为……若木也。

很显然,许慎的

是源自

,而

特别是

是源自

方便书写的

既然产生,不便书写的

便被放弃了。

自此以后,汉字构形系统中再无

二、髦(máo)

《诗经》有髧(dàn,头发下垂的样子)彼两髦的句子,其中的髦即指束发前的少年秀发在前额下垂的一种发式。这个髦字,亦见于甲骨文:

这个字象人长发下垂状,或许因为其形体很美吧,过去曾被人们释为美。当然,释美是错误的,因为甲骨文中真正的美字上部都从羊作

,与此不同。

甲骨文中的髦,是当时一个重要方国危方首领的私名。这个首领为什么叫髦?是不是与他有一头秀美发式有关?虽然我们尚无证据论断,但可能性是存在的。

髦的这个表意初文在古文字中也可以充当偏旁,如金文敄字:

此字一般被隶定为敄,以往也多被认为从矛声,也有学者认为字本象以手持棍打击戴羊角帽的人,会欺侮之意,其实都是不对的。

的左半,下皆从人,上象人披发之形,与

的差别,只是下部的侧视的人形(人)换成正视的人形(大),人大两个偏旁在古文字中属于同类,经常可以替换,所以

的左半亦当即髦之本字。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象形的髦也未能传承下来,整字被从髟毛声的形声字所替代。作为偏旁,因读音和构形都有几分相似,后来就被矛替换了。战国中山王鼎敄作

,左旁的上部已与矛无异,算是演化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汉字构形系统中也再没有单纯表意的髦了。

三、髟(biāo)

髟作为一个汉字部首,所辖字都与人头发胡须相关,比如繁体鬚髮二字,皆以髟为义符。而髟字本身,则是个会意字,从长从彡。彡作为表义偏旁,多表美饰之义,故《说文》训释髟字曰长发猋猋,也就是长发飘飘的意思。而甲骨文有独体的髟字:

象人长发飘然状。该字在甲骨文中是风的名称,《甲骨文合集》14294:南方曰因风曰髟。说的是南方风叫作髟。这个名称与先秦佚名诗飘风自南的飘风可以对读。就读音而论,髟飘音近;从构形上看,甲骨文髟正是风吹长发飘飘的形象。古代所谓飘风是指持续时间较短暂但风力甚大的风。这正是夏季南风的特点,而甲骨文的字形,正是从人的视角生动描摹了这种无形的空气运动自然现象,而头发在这种表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从侧面表现殷商人对秀发的审美嗜尚。

甲骨文中这个单纯表意的髟也是可以充当偏旁的,如

,从髟从帚:

然而这个表意的髟也没有在汉字系统中传承多久。甲骨文以外,在殷商金文中用作族名,作

(父乙莫觚),西周金文作

(史墙盘),最终出现于战国楚简:

(《郭店楚墓竹简》之《成之闻之》22简)。此后就完全被从长从彡的髟所替代了。

四、总

《诗经·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guàn)兮。所谓总角,就是古代未成年的少年把头发扎成髻的一种发式。而这种发式,最近也在早期古文字构形中发现。而发现的过程颇为曲折。西周金文中,有个位于司前表示掌管类意义的

字,原形作

等。因其左旁与甲骨文中原被释为睫的

形近,故

过去多被释为兼字,表示兼管。

然而新出土材料中

被发现了一个新字形

,这个字的右旁加注了一个声符悤,这就表明

的读音当与悤近,而

当读为总,

司即总司,义为统领管理。

随着这新释读的成立,总角之总的表意初文也被发现了,那就是

的左旁,即甲骨文原来所谓睫以及几个殷商金文族名字形:

然而在后来的汉字构形演变中,这个表意的总旁被常见表意偏旁纟所取代,演变为新的形声字总,此种字形已见于战国楚简:

(上博九《举治王天下·文王访之于尚父举治》)。至此,表意初文在这个字的演变序列中消失。

汉字是迄今还活着的人类最古老文字。几千年过去了,汉字青春长葆的原因无疑是它越来越成熟了,不断优化着其记录汉语的功能,构形单位的以简易替繁复便是优化的基本手段。以上诸字的消逝,皆是其例。然而在进步中,似乎也有失落,有许多美好、生动、真实的历史图景也在优化中消失。以上发式表意字的逝去,冰山一角而已。因此,如何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发扬光大,服务于今日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应是当下汉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吧。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8期《说文解字》栏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333

分享给朋友:

“说文解字回望古文字中的几种上古发型” 的相关文章

古代日本男人,为啥都留秃顶发型,还要一根根拔掉?原因无法直视

古代日本男人,为啥都留秃顶发型,还要一根根拔掉?原因无法直视

喜欢看日本老剧的一定都知道,古时候的日本男人的发型真的是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形容他们的丑了。只留着左右两边的头发,中间是没有头发的。就像是秃顶一样。但他们自己称这种发型叫做月代头。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十分流行。既然这发型又不好看,为啥会成为时髦呢?其实,日本人原先也并不是这种发型。在13世纪以...

别被清宫剧骗了,清朝时期的发型根本就不是这样,而是比剧中还丑

别被清宫剧骗了,清朝时期的发型根本就不是这样,而是比剧中还丑

中国的汉族男性,自周朝开始15岁就束发为髻,这一点,从出土的一些文物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束发,在古代的中国,不仅代表着成年,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但是,到了清朝,由于满人入关,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将束发改为留辫。在很多清朝的影视剧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都留着阴阳头,就是...

清代女人照片,发型不敢恭维,丫头比主子还要漂亮

清代女人照片,发型不敢恭维,丫头比主子还要漂亮

1822年,一个法国人用自制的照相机拍出了世界第一张照片,这时候清朝属于道光年间;1894年,传教士将最早的照相技术引入清朝,这时是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掌权时期。这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清朝末期的照片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清朝女性的照片。都说清朝女人长得丑,这张照片是不是改变了你的看法?看图片背景和...

从历朝历代的女子发型演变史,来看当代社会的发展

从历朝历代的女子发型演变史,来看当代社会的发展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鲜明的描写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妆的过程。在中国古代,人们十分看重毛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一般人是不会去剪自己的头发的。而女子对于头发更为看重,发型以及发饰对她们来说...

武则天在大殿上披头散发?我国古人在两种情况下才会披头散发

武则天在大殿上披头散发?我国古人在两种情况下才会披头散发

一个烟雨迷蒙的清晨,河岸边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长发披肩,美眸顾盼,款款而来。这仿佛梦中幻境的画面,或许是当下许多未婚男青年心中的神仙伴侣形象。如果,67岁的武则天穿越千年时光,长发披肩,一袭白衣,款款而来,这样魔幻的画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网友说,打住,快打住!有网友马上站出来纠正,云想衣裳,花想容...

原创心理测试:选一个你喜欢的古代发型?测在前世你是贵妃还是奴隶

原创心理测试:选一个你喜欢的古代发型?测在前世你是贵妃还是奴隶

原标题:心理测试:选一个你喜欢的古代发型?测在前世你是贵妃还是奴隶选择A的人,前世你是奴隶 选择这个选项,说明前世你就是一个小丫鬟,被卖身到大户人家,一直伺候别人,所以,你没有多少的人身自由,一直做着最繁重的工作,日子过得很不好,特别委屈,受了太多的伤害,这是一种很痛苦的人生,幸好你能苦中作乐,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