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长安十二时辰》引热议,唐朝人的妆发礼仪真的是这样吗?

meifawu3年前 (2022-09-14)古人发型274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图/中国新闻网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服装、化妆和道具在网上引起热议。芙蓉冠、咬唇妆、高发髻、叉手礼,在历史上,唐代人是这样吗?除了易烊千玺和雷佳音,这部剧还有哪些亮点?

1

易烊千玺的发簪错了吗?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图/新京报

在剧中,易烊千玺饰演少年天才李必,原型为唐代的四朝元老李泌,曾官至宰相。他一生崇尚道教,所以在剧中,李必一出场就身穿道服,手拿拂尘,头戴莲冠。其中,莲冠的戴法还引起了争议。

之前很多古装剧中,主人公的发簪都是横着插在发冠上的,但李必头上的簪子却是纵向的,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插错了。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其实,这种纵向佩戴簪子的方式叫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在唐朝时,道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饰制度。修道者的服饰分为七种等级,按照入道年限和学道深浅,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冠巾和靴履及其所用的颜色、质地等都有不同规格。

等级越高者,服饰越复杂和华丽,初入道门的人只能戴帽子。剧中,李必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2

特别的叉手礼

《长安十二时辰》叉手礼

对于古装剧来说,礼仪非常重要,这也是代入情景的方式之一。大家对跪拜、作揖或拱手礼都很熟悉,但《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叉手礼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操作?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故宫博物馆官网

叉手礼,即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是一种表示特别恭敬的礼节。

《女孝经图》局部 图/故宫博物馆官网

关于叉手礼,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在汉末魏晋多次见于史册。除了文献记载,晚唐的赵逸公墓的壁画中,也发现了叉手礼的记载,而在《韩熙载夜宴图》和《女孝经图》两幅画中也有叉手礼的图形描述。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故宫博物馆官网

有学者认为,在唐代时,叉手礼已经非常普及,妇孺皆知。而叉手礼广泛流行,大概在宋元时期,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礼节方式。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也多次出现了叉手礼。

3

唐朝女子妆容多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图/中国新闻网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代女子的咬唇妆登上了热搜。实际上,不止唇妆,唐代女子对面妆、眉形、发髻也很讲究。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女性就开始扑粉了,原料有米粉、铅粉、珍珠粉、石粉等。唐代国力繁盛,女性妆容也较为多样,如以铅粉为主的白妆、以胭脂为主的红妆,以及桃花妆、飞霞妆、酒晕妆、啼妆、泪妆等。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图/中国新闻网

古代女子对眉形的修饰也很重视,而画眉的材料则是石黛。唐代时,画眉已经形成风尚。唐代时眉毛的样式也很多样,有十多种,如柳叶眉、月眉、阔眉、八字眉等。

说起唐代女子,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高高的发髻。历史上,唐代女子的发式非常多,光有名字的就有两百多种。梳在头顶的发髻称为高髻,是盛唐时最流行的一种。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周昉

不过,高髻对发量的要求非常高,难道唐代的女性都不脱发吗?其实,唐代女性也有佩戴假发髻的习惯,这种假发髻称为义髻。据说,杨贵妃就有戴假发髻的爱好。

4

唐朝不流行戴耳环?

除了妆容发型,女性的饰品也很重要。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很多女性服饰都很华丽,但她们都没戴耳环。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图/中国新闻网

这不是剧组的失误,而是来自真实的历史。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一书,冶金技术产生后,耳环才出现,最初大多由青铜制成。但唐代女子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发现一些耳环,但多为少数民族遗物。

到了宋代之后,穿耳之风才开始盛行。北方少数民族普遍有带耳环的习惯,连男子也流行穿耳。

5

特别的扇子——麈(zhǔ)尾

《高逸图》局部 唐/孙位

剧中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器物——麈尾,这是一种在扇面周围加装兽毛的扇子。一般认为,麈尾是魏晋时期士人谈玄论道的代表器物,有人认为,其产生年代要早一些。

麈尾一般用于在清谈中分清主次,也可以祛扫蚊蝇,消暑解热。此外,它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身份尊贵之人才能够手执麈尾。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徐璐手执之物为麈尾 图/中国新闻网

唐代时,麈尾还在士大夫中流行。剧中,拿着麈尾的就是太真道人严羽幻,原型为杨玉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宋代以后,麈尾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之以扇子、拂尘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京报 故宫博物馆官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492

分享给朋友:

“《长安十二时辰》引热议,唐朝人的妆发礼仪真的是这样吗?” 的相关文章

古代男子是如何束发的?

古代男子是如何束发的?

要教给大家的叫翻天印,道士会扎的一种发髻,它会需要用到当然是需要一根簪子,它也会需要一根头绳。所以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扎成一个马尾,高位置的马尾,把头发都聚集到头顶上。这时候我需要个梳子,然后把头发梳整齐,梳到前面去,上头绳扎成高马尾。这个大拇指这个手右手放到这儿虎口朝上,然后放到这个马尾的下面,在你...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

原标题: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一、简易款古代发型1、把头发分区,分成相等的四分,并用发夹固定。2、把右侧的头发编成三股麻花辫,微松的效果是最好的,没必要编得过紧,不然不会形成完美既视感。3、把刚编的两股麻花辫盘起来,盘成螺旋面包样式。把下面两股编发用发夹固定到后侧,形成不规则半圆弧度,...

4款简单汉服发型,轻松搭配现代汉服

4款简单汉服发型,轻松搭配现代汉服

许多汉服爱好者一直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汉服发型来搭配自己的汉服。过于复杂的汉服发型意味着繁琐的步骤和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但复古汉服发型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正在选择将自己的汉服搭配更时尚、更简单的发型,尤其是在穿着现代汉服风格的时候。这样,汉服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逐渐...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浅谈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浅谈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1.结...

汉末三国的女子发型是“日本风”?高颅顶其实是古代美女玩剩的

汉末三国的女子发型是“日本风”?高颅顶其实是古代美女玩剩的

戴花 图为网络资料,仅供参考发型是美女氛围感的打造利器,和现代一样,几千年前的古代美女也是非常注重发型的,和妆面一样,三国时期的发型也是承袭了汉代的发型风格。秦汉是崇尚神仙境界的时代,在许多出土的画像砖、陶俑、壁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贵族发型多以高大、飘逸的盘发为主。但普通的女子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梳理复...

古代汉把头发看得比命重,为何少数民族要剃发,竟是为吓唬对手

古代汉把头发看得比命重,为何少数民族要剃发,竟是为吓唬对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人对待头发得看法,很多人都看过古装剧,在古装剧里面,汉人把自己的头发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古人会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却不那么爱惜自己的头发,经常是光着头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古代的人,因为受到了老祖宗思想的影响,所以非常的看重自己的头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