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meifawu3年前 (2022-09-17)古人发型302

《只此青绿》表演画面截图

2022年央视春晚最火的节目,非《只此青绿》莫属。《只此青绿》中舞者青衣高髻,眉眼流转,长袖抖甩,动静相宜,配上青山绿水的国画,令观者有时空交错之感,网友说美哭了,又说直接从文化自信走向了文化膨胀,有人开始挖掘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幕后故事,如:十八岁的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是谁,《千里江山图》对应的实景在哪儿,青绿腰是如何练成的……不仅线上引发一波青绿腰挑战赛,线下演出也是一票难求。《只此青绿》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却是舞者的高髻,如果舞者们头顶没有了端庄的高髻,整个舞蹈仿佛也就顿失高端,不那么高级了。

《只此青绿》中的高髻叫什么髻?有何来历?

根据春晚官方发布的《创作笔记》,其中编导解释,《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自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春晚上表演的片段则是来源对青绿设色山水的想象。他们从《千里江山图》中抽离出青绿两色,以具象的女性群体,通过群舞表现青绿色群山层峦叠嶂的意象。基于此,舞者的妆容吸取了宋代妆容的一些特质,《千里江山图》本来就是宋代画作,同时创作方也承认,他们还吸收融合了其他古典妆容,其中眉型叫远山眉,发髻叫高峰髻。

《只此青绿》现场画面截图

远山眉,古已有之,以卓文君和赵合德为代表。《西京杂记》(有传西汉刘歆著,也有传是东晋葛洪著)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赵飞燕外传》(作者挂名为汉代伶玄)记载,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只此青绿》中舞者的远山眉此处不多说,高峰髻在古典妆容中则查无实据,无所依归。考虑到舞蹈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舞者们表现的是层峦叠嶂的群山,眉型、发型自然要与山峰意象沾边,所以有远山眉高峰髻,远山眉考古有据,高峰髻则算是创作者原创。

在古典发髻中能找到相似同款发型吗?

高峰髻虽然不是出自古典,但是在古典发髻中也能找到相似发型。

髻,同䯰、紒,古通用结,髻字是后来出现的,发髻相当于结发,头发打结,盘于头顶或梳于脑后,形状各异。

远古原始时期,人们普遍披头散发,我国结发的历史很悠久,在河姆渡文化时期了就有了固定发髻或冠帽的笄,从妇好墓出土的玉俑可见,商代男女已经结发,有的结成发辫,有的盘髻头顶。《周礼》中有笄礼,男女大概在十五岁及笄束发,女子可以许嫁,男子可以游学。

从秦代开始,皇帝以诏书形式制定后宫发型标准,宫廷贵妇引领时尚,随着封建王朝生活水平上升,发髻品类愈加繁多。《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又《妆台记》称,始皇宫中悉好神仙之术,乃梳神仙髻。

汉代女性发式。图片来自成都博物馆云想衣裳展

汉代女子流行垂髻和高髻(峨髻)。一般贵妇尚高髻,平民好低髻。汉代的垂髻主要是在头发末端结发,垂于背后。劳动妇女一般只用巾子裹扎,头上簪花或插少量首饰。皇帝定的国标多为高髻,《中华古今注》记载,至汉高祖,又令宫人梳奉圣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鬓髻。《妆台记》记载,(武帝)时王母下降,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汉成帝婕妤赵合德为卷发,号新髻。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灵帝又令梳瑶台髻。隐士梁鸿之妻丑女孟光好梳椎髻,随意挽成椎形,比较简单。大将军梁冀妻孙寿创堕马髻,将发髻偏垂在头一侧,引发京都妇女效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又梳百花髻,魏文帝甄后梳妆时见一绿蛇,以盘蛇为灵感,创灵蛇髻,曹魏宫中还流行惊鹄髻。晋代有芙蓉髻、盘桓髻。北魏流行十字髻和螺髻(螺髻竖直盘桓于头顶,应是受佛头顶上肉髻影响)。南朝宋文帝时,有民间妇人梳飞天髻。梁武帝时诏令宫人梳回心髻、归真髻,陈宫中有梳随云髻。

隋代宫中梳九真髻、八鬟髻、翻荷髻、坐愁髻、侧髻、凌虚髻、祥云髻、朝云近香髻等。

唐代女性发式。图片来自成都博物馆云想衣裳展

到唐代,唐人段成式、宇文士及分别写成研究发髻的专著《髻鬟品》《妆台记》,收录发髻品类百余种。唐高祖武德年间,宫中流行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玄宗开元时期,梳双鬟望仙髻、回鹘髻,杨贵妃常戴假鬓,又作愁来髻,德宗贞元年间,梳归顺髻、闹扫妆髻。唐末流行抛家髻,由坠马髻(堕马髻)演变而来的倭坠髻,在唐五代时期也非常流行。

宋明时汉族女子流行发髻有朝天髻、同心髻、懒梳髻、狄髻、牡丹头、挑心髻、松鬓扁髻等,此外还有布包(包髻)、扎头等简朴发型。

初唐流行的半翻髻或是高峰髻原型

上面大致简要介绍了历代流行发髻,其中流行于唐初的半翻髻(也称单刀半翻髻,或单刀髻)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最为相似。

唐太宗女儿新城长公主墓壁画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墓壁画

半翻髻属于反绾式梳编法,是在梳头时由下至上,至头顶而向外翻转,形似翻转的荷叶,是由隋代翻荷髻演变而来,流行于初唐时期。段成式《髻鬟品》记载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宇文士及《妆台记》称唐武德中梳半翻髻。从出土女俑、陵墓壁画可见,从唐高祖至武周朝,半翻髻都十分流行。唐太宗女儿新城长公主墓壁画中,半翻髻仕女很多,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也有梳半翻髻仕女,此外还有单螺髻、双螺髻(也有研究者称是惊鹄髻)等。

唐三彩梳半翻髻女俑
唐三彩梳半翻髻女俑

还有出土的唐三彩女俑,也有不少梳半翻髻的仕女。

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一样,半翻髻可能也是假髻,毕竟不是发量惊人,是不可能梳成这类高髻的。今之假发,古称副(副贰、副笄)、编(通辫),汉称假髻,因髻﹑紒﹑结通用,也称假紒或假结。晋流行蔽髻,唐盛行义髻,明称鬏髻,清代满族妇女头顶的两把头、旗头掺假严重,其实也是假髻。《新唐书》载: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天宝末年这首童谣以被抛弃的假发、黄裙,预示了杨贵妃的凄惨结局。

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576

分享给朋友:

“《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的相关文章

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再被电视骗了,真实发型是这样

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再被电视骗了,真实发型是这样

拥有多个民族,就意味着会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些特点表现在穿着打扮等方面。虽说现代人的服饰掩盖了这些特点,但少数民族的传统自然是与汉族有着巨大的区别。我们常看到的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之中,特点最为鲜明的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满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衣服与发饰,入关之后,他...

短发怎么扎古风发型好看这几款让你秒变古装美女

短发怎么扎古风发型好看这几款让你秒变古装美女

是不是很多人都认为短发就不能弄古风发型了?其实不是的,短发一样可以打造复古的风格,实现你的女侠梦。这几款古风发型都适合短发姑娘,想尝试的姑娘看过来哟。有多少人曾披着纱帐,幻想自己是古代的侠女。有多少人曾对着古装剧中女主的发型梳发。印象中古风发型都是长发,难道短发就不能走古风路线了吗?其实短发也是可以...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

原标题: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一、简易款古代发型1、把头发分区,分成相等的四分,并用发夹固定。2、把右侧的头发编成三股麻花辫,微松的效果是最好的,没必要编得过紧,不然不会形成完美既视感。3、把刚编的两股麻花辫盘起来,盘成螺旋面包样式。把下面两股编发用发夹固定到后侧,形成不规则半圆弧度,...

不同朝代女子发型大赏,唐朝娇俏,宋代婉约,你喜欢哪一种?

不同朝代女子发型大赏,唐朝娇俏,宋代婉约,你喜欢哪一种?

文/可可,文章原创,禁止搬运、抄袭、洗稿。图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以下图片可能与历史有出入,存在争议,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即可。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剧中的女性角色做着一个半披的发型,看起来十分潇洒干练。这样的发型虽然好看但是并不符合历史,历史上无论什么朝代的女子,只要及笄之后,头发都...

原创说说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原创说说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原标题:说说古人用什么洗头发?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不怎么剪头发,连小哥哥们也是及腰长发并梳成发髻的。而古代的美女们都是一头秀发,其不光能提升形象,关键时刻还能撩人,甚至是皇帝。汉朝的卫子夫,当年就是靠一头秀发征服汉武帝的。《太平御览》记载:(卫子夫)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古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