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古代护发指南

meifawu3年前 (2022-09-03)古人发型509

《汉律》中有一条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汉朝的打工人们,每上满五天班,就得专门休假一天来沐浴。

洗澡这等私人之事,在古代竟被写进了法律……这还得追溯到古代的祭祀。

宋 佚名 浴婴仕女图 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周礼中记载,古人在祭祀之前需要先进行沐浴斋戒,以表示对神灵的恭敬。久而久之,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就成了定俗。

《说文解字》中记载,沐,擢发也;浴,洒身也;古代沐浴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洗头,一部分是洗身。

今天,咱们就先来说说,古代人洗发那些事儿。

01 勤洗头

古代卫生条件不好,古人是不是几个月才洗一次头?古人……古人原来还洗头?

咳咳,如果大家持有上述的想法,未免也太看不起古人了。实际上,古人洗发之勤,可一点都不输现代人。

先来看一看《诗经·小雅·采绿》中这位爱美的女士:

一片绿茫茫的原野上,一位女子正郁郁寡欢地走在小道上,小嘴里念叨着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她说,我呀,整天在外采荩草,采了一捧还不到,头发变得乱蓬蓬的,还是少说话,赶紧回家洗头为妙。

采摘到一半的女子为何要回家洗头?其实,她正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原本,约定的期限为五日,可一转眼六天过去了,心上人还是迟迟不出现。她急切地回去洗头,只是为了以自己最美的状态,迎接心上人的到来。

今天,我们用见面洗头调侃对约会对象的重视,而这种洗头式社交,早在诗经中已出现了。

清 顾见龙 贵妃出浴图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洗头不仅是年轻男女表达爱慕的特殊方式,还是一种尊老的礼节。

《礼记》记载:五日则镡汤请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潘请缋,足垢,镡汤请洗。家中晚辈每隔五天要烧水服侍父母洗澡,每隔三天要烧水为父母洗头。平时如果父母脸或脚脏了,也要烧淘米水帮父母洗干净。

这里所规定的三天一洗,也是当时的贵族和普通老百姓洗头的频率。不过,古人们频繁洗头,难免也会遇到一些状况。比如,《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就记载了关于洗头的趣事: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重臣,隔三差五就有贤士来拜访他。好巧不巧,有好几次,周公都在洗头。可客人不能怠慢,咋办呢?周公只好停下来,手握起湿哒哒的头发,往后身后一甩,便出门待客。

周公礼贤下士的举动让人敬佩,但也从侧面看出来,周公,真是个爱洗头的主啊!

02 常梳头

看着镜子里日渐稀疏的头顶,越来越高的发际线,大家是不是也和小编有一样的烦恼?别急,为此,古人早已传授了秘方——欲发不脱,梳头千遍。

没错,想要拥有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便得学习古人常梳头。

据悉,大文豪苏轼,当年也曾经历过脱发的烦恼。因为思乡心切,洗完头的苏轼感觉到头顶越来越荒芜。于是,在一个寂寥的晚上,他望着夜空,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中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凄凉的两句叹息。

一位名医看到憔悴的苏轼,给他支了一招: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苏轼谨遵医嘱。有时,他漫步在月光下,也不忘把头发披散在肩上,边走路边梳头。渐渐地,他脱发越来越少,望着重回茂密的头顶,他激动地吟道:千肌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南宋 半月形玉梳 南京市博物馆藏

给梳头强烈打call的不止苏轼一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生黑发的秘诀便是常梳头。

早晨起来,他对着妆镜梳头拂面丝;遇到不如意的事,他闭门不出意闷发重梳;闲来无事,他拿出梳子短发萧萧起自梳。即使是生病了,他也病观《周易》闷梳头。他说: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在陆游的眼里,梳头是人生头等大事。

晚年的陆游,容颜日渐老去,但头发仍保养地很好。他称自己的头发为胎发,对其珍爱有加。

除了上述的两位诗人,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深知梳头的益处。她每日命太监梳头百遍,早起和临睡都要梳头,故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清 牙雕描金彩绘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动脉影

在许多古代医学典籍中,均提及了常梳头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建议的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养生论》中提到的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以及明朝养生著录《修龄要指》中提出的养生十六宜中的第一宜发宜常梳。

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梳头离不开梳子,难道古人们也有现代人这样五花八门的梳子吗?

要谈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栉是梳篦两字的合称,是古代常用的梳发工具。齿稀一点的叫梳,齿密一点的则叫篦,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古人们就是用梳篦整理头发,清理发垢,以及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跳蚤之类的脏东西。

唐代伎乐飞天金栉 1983年扬州市区三元路工地出土

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藏

此外,古代梳子的材质也很讲究。宫廷贵族善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因其清热解毒,可以缓解头痛;民间百姓则用牛羊角梳代替珍贵的犀梳;《本草纲目》中特别推荐了黄杨木梳,原因是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

商 玉梳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源:动脉影

03 护发用品

洗好头,梳好头,护发用品少不了。可古代没有洗发露,该怎么使头发搓揉出丰富的泡泡,一洗而净呢?

这个小问题,可难不倒古人们。他们发明了n多种古法护发的方式,有些甚至沿用至今!

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发现皂荚树的果实皂角具有去污的功效。他们将皂角摘下来,捣碎。弄成粉末状泡在水中。许久未洗的头发往皂角水中一浸,污垢便溶解了。隋唐时期,皂角洗发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比皂角更好用的洗发产品,要数无患子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用无患子果实制作的洗发品,不仅可以有效清洁头发,还能起到去头皮屑的作用。

民间流传的一些洗发方子,也极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年少时家境贫寒,弟弟卖给了人贩子,两人分别时恋恋不舍,窦氏便向邻家讨来洗米水为他洗头送别,以表姐弟情深。

清代《奁史》中,也有以米汁洗头的相关记载。淘米水可以使头发乌黑亮泽,还能防掉发。这种价廉物美的洗发方式,不论年女老少都适宜。

古人们将洗净的秀发从水中沥干,若能再涂抹上点发油,那效果简直能媲美飘柔。

旧题汉代伶玄撰写的《赵飞燕外传》中,揭秘了赵飞燕姐妹独特的护发配方:膏九回沉香水七回光莹肪发泽。这里的膏,是一种古代的护发产品,在油脂混合物中添加香料,目的是使干枯、分叉的头发焕发光泽。

北宋 赵佶摹张萱捣练图(局部)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提到的头油、桂花油、花露油等,都具有相似的功用。比如,第五十九回,芳官洗头,袭人便派老婆子送去了一瓶花露油。

此外,芳官的护发清单中还有一种名为鸡卵的物品,在中药名目中,又叫鸡子白,是生鸡蛋打破后里面的蛋清。《濒湖集效方》记载:妇女头发垢脂,鸡子白涂之,少顷洗去。鸡卵涂抹在头发上形成的膜能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

为了使洗完的头发香气宜人,古人也是煞费苦心。

《本草纲目》中记载:兰草生泽畔,妇人和油泽头,故云兰泽。古人们将兰蕙等香料放到油中浸渍,香料中的芳香物质渗透到到油中,制成香泽,再涂抹于发丝,干枯的头发瞬间丝滑透亮,还散发着迷人的清香。五代和凝的《宫词》中多把沈檀配龙麝,宫中掌浸十香油一句,揭秘了更多制作香泽的香料,如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等。

曲阳西燕川村五代王处直墓侍女图壁画局部

除了浸泡法,古人还会用火煎煮香料,让芳香物质更多地渗到油中。如梁简文帝《乐府》诗云:八月香油好煎泽,诗中所煎的香油就是指芝麻油。(写到这儿,小编已经流口水了……)

经过层层的工序,古人们才算完成了沐。怪不得,温庭筠有诗曰: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一头刚出水的靓丽秀发,涂抹上香泽,盘成燕尾形拖在颈上,一阵微风吹起,头发随风飞扬,屡屡香气四溢在空中,那叫一个美艳动人……

古人对洗发的讲究,一点不亚于现代人。许多古法配发,都被用于现代的洗发产品的制作。不过,为了追求美的效果,古人们也有一些奇怪的骚操作。

明朝的《天启宫词》中,就记录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惟客氏令美女数辈,各持梳具,时时环侍左右,偶遇饰鬓,辄以梳具入口,挹津唾用之,昏暮亦然。

这位客氏,不是普通的贵妇。她是天启皇后的乳母。话说,她十分注重自己的发型,一旦发觉自己的鬓发有些凌乱,就让侍女们用口水将梳子浸润,再载递给她梳理头发。

emmmmm……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也来试一试?

参考资料:

《陆游:梳头与洗脚》凤凰网

梳头养生》 刘欣

《红楼梦里洗头为什么用鸡蛋?

为了一头亮丽黑发,古人的重口味程度超乎你想像!》

来源丨博物馆丨看展览(文/薇薇安)

编辑丨甘小博

举报/反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59

分享给朋友:

“古代护发指南” 的相关文章

古代中国男性的发型,从风流倜傥到鄙陋不堪,到底经历了什么!

古代中国男性的发型,从风流倜傥到鄙陋不堪,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古代,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不管是汉人男性还是汉人女性都有蓄发的习惯。在古代有割发代首的行为,从这个行为我们不难看出,汉人对头发究竟有多执着。在中国时期,除过战国时期和清朝时期,剩下的朝代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发饰的。秦朝兵马俑就非常明确了秦朝男子的发型,根据兵马俑可以很明晰...

古人是如何打理头发的?他们真的一生不理发吗?

古人是如何打理头发的?他们真的一生不理发吗?

我们常常在古代题材的作品中看到,里面的人物无论男女都有一头飘逸而修长的头发,不仅漂亮还增加气质,甚至成了古典美的象征。那么古人都是如何打理头发的?真的一生都不理发吗?首先,古人对于孝道是非常看重的,而身体发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孝经》有云身发肤由父母,不敢损,孝之始也。自然应当体谅父母爱儿女的心,...

古代汉把头发看得比命重,为何少数民族要剃发,竟是为吓唬对手

古代汉把头发看得比命重,为何少数民族要剃发,竟是为吓唬对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人对待头发得看法,很多人都看过古装剧,在古装剧里面,汉人把自己的头发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古人会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却不那么爱惜自己的头发,经常是光着头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古代的人,因为受到了老祖宗思想的影响,所以非常的看重自己的头发,我们...

震惊!古代男子的头发竟然是这样?

震惊!古代男子的头发竟然是这样?

身为靓仔靓女,谁不想拥有靓丽的发型,可看着自己的头发掉了一地,又好是心疼。转眼一看古装剧中的演员们发量怎么那么多,在剧场的他们是使用了假发,那么古代人的发量会不会比现代人多,古代的发型是不是真的像古装剧中展示的那样呢?来看看古代男子发型在古代,男人是不做头发的,做头发叫做髡刑,因为在古人看来,身体发...

原创男子头发少去医治,头发是长长了,但是4个小时就长发及腰

原创男子头发少去医治,头发是长长了,但是4个小时就长发及腰

原标题:男子头发少去医治,头发是长长了,但是4个小时就长发及腰不知道是平时修仙太多,还是年龄大了,逗哥最近发现自己的发际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往上移,所以这期,本逗就给大家讲一个深陷秃头危机的大叔如愿长出了长发,可每次剪头发都能听到惨叫声的故事。阿强是一个年到中年的大叔,最近他陷入了脱发的苦恼中,他...

别被清宫剧骗了,清朝时期的发型根本就不是这样,而是比剧中还丑

别被清宫剧骗了,清朝时期的发型根本就不是这样,而是比剧中还丑

中国的汉族男性,自周朝开始15岁就束发为髻,这一点,从出土的一些文物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束发,在古代的中国,不仅代表着成年,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但是,到了清朝,由于满人入关,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将束发改为留辫。在很多清朝的影视剧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都留着阴阳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