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只此青绿》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meifawu3年前 (2022-09-20)古人发型285

2022年央视春晚最火的节目,非《只此青绿》莫属。《只此青绿》中舞者青衣高髻,眉眼流转,长袖抖甩,动静相宜,配上青山绿水的国画,令观者有时空交错之感,网友说美哭了,更有人开始挖掘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幕后故事,如:十八岁的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是谁?《千里江山图》对应的实景在哪儿?青绿腰是如何练成的……不仅在线上引发一波青绿腰挑战赛,线下演出也是一票难求。《只此青绿》对笔者而言,印象最深的却是舞者的高髻,如果舞者头顶没有了端庄的高髻,整个舞蹈仿佛也就缺少了点什么。

节目中的高髻叫高峰髻

在春晚官方发布的《创作笔记》中,编导解释,《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自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春晚上表演的片段则是来源于对青绿设色山水的想象。他们从《千里江山图》中抽离出青绿两色,以具象的女性群体,通过群舞表现青绿色群山层峦叠嶂的意象。基于此,舞者的妆容汲取了宋代妆容的某些特质。同时创作方也表示,他们还吸收融合了其他古典妆容,其中眉型叫远山眉,发髻叫高峰髻。

远山眉,古已有之,以汉代的卓文君和赵合德为代表。《西京杂记》(西汉刘歆著或东晋葛洪著)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赵飞燕外传》(作者挂名为汉代伶玄)记载,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只此青绿》中舞者的远山眉此处不多说,高峰髻在古典妆容中则查无实据,无所依归。考虑到舞蹈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舞者们表现的是层峦叠嶂的群山,眉型、发型自然要与山峰意象沾边,所以有远山眉高峰髻。远山眉考古有据,高峰髻则算是创作者的创意。

古发髻中能找到相似发型吗?

高峰髻虽然不是出自古典,但是在古典发髻中也能找到相似发型。

髻,古通结,髻字是后来出现的,发髻相当于结发,头发打结,盘于头顶或梳于脑后,形状各异。

远古原始时期,人们普遍披头散发。我国结发的历史很悠久,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了固定发髻或冠帽的笄。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俑可见,当时男女已经结发,有的结成发辫,有的盘髻头顶。《周礼》中有笄礼,男女大概在十五岁及笄束发,女子可以许嫁,男子可以游学。

从秦代开始,皇帝以诏书形式制定后宫发型标准,宫廷贵妇引领时尚,随着封建王朝生活水平上升,发髻品类愈加繁多。《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又《妆台记》称,始皇宫中悉好神仙之术,乃梳神仙髻。

汉代女子流行垂髻和高髻(峨髻)。一般贵妇尚高髻,平民好低髻。汉代的垂髻主要是在头发末端结发,垂于背后。劳动妇女一般只用巾带裹扎,头上簪花插少量首饰。皇帝定的国标多为高髻,《中华古今注》记载,至汉高祖,又令宫人梳奉圣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鬓髻。《妆台记》记载,(武帝)时王母下降,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汉成帝婕妤赵合德为卷发,号新髻。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灵帝又令梳瑶台髻。隐士梁鸿之妻丑女孟光好梳椎髻,随意挽成椎形,比较简单。大将军梁冀妻孙寿创堕马髻,将发髻偏垂在头一侧,引发京都妇女效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又梳百花髻。魏文帝甄后梳妆时见一绿蛇,以盘蛇为灵感,创灵蛇髻。此外,曹魏宫中还流行惊鹄髻。到了晋代,有芙蓉髻、盘桓髻。北魏则流行十字髻和螺髻(螺髻竖直盘桓于头顶,应是受佛头顶上肉髻影响)。南朝宋文帝时,有民间妇人梳飞天髻。梁武帝时诏令宫人梳回心髻、归真髻,而陈朝宫中有梳随云髻。

隋代宫中梳九真髻、八鬟髻、翻荷髻、坐愁髻、侧髻、凌虚髻、祥云髻、朝云近香髻等。

到唐代,唐人段成式、宇文士及分别写成研究发髻的专著《髻鬟品》《妆台记》,收录发髻品类百余种。唐高祖武德年间,宫中流行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玄宗开元时期,梳双鬟望仙髻、回鹘髻。杨贵妃常戴假鬓,又作愁来髻。德宗贞元年间,梳归顺髻、闹扫妆髻。唐末流行抛家髻,由坠马髻(堕马髻)演变而来的倭坠髻,在唐五代时期也非常流行。

宋明时汉族女子流行发髻有朝天髻、同心髻、懒梳髻、狄髻、牡丹头、挑心髻、松鬓扁髻等,此外还有布包(包髻)、扎头等简朴发型。

初唐半翻髻或是高峰髻原型

在历代流行发髻中,唐初的半翻髻(也称单刀半翻髻,或单刀髻)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最为相似。

半翻髻属于反绾式梳编法,是在梳头时由下至上,至头顶而向外翻转,形似翻转的荷叶,是由隋代翻荷髻演变而来,流行于初唐时期。段成式《髻鬟品》记载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宇文士及《妆台记》称唐武德中梳半翻髻。

从出土女俑、陵墓壁画可见,从唐高祖至武周朝,半翻髻都十分流行。唐太宗女儿新城长公主墓壁画中,半翻髻仕女很多,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也有梳半翻髻仕女,此外还有单螺髻、双螺髻(也有研究者称是惊鹄髻)等。

在出土的唐三彩女俑中,也有不少梳半翻髻的仕女。

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一样,半翻髻可能也是假髻,如果不是发量惊人,是不可能梳成这类高髻的。

今之假发,古称副(副贰、副笄)、编(通辫),汉称假髻,因髻、紒、结通用,也称假紒或假结。晋流行蔽髻,唐盛行义髻,明称鬏髻,清代满族妇女头顶的两把头、旗头,其实也是假髻。《新唐书》载: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天宝末年这首童谣以被抛弃的假发、黄裙,预示了杨贵妃的凄惨结局。

文/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

编辑/乔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683

分享给朋友:

“《只此青绿》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的相关文章

清朝人的真实发型其实是这样,这么多年都被电视骗了,太惊讶了

清朝人的真实发型其实是这样,这么多年都被电视骗了,太惊讶了

在清宫剧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阿哥们长相帅气,但背后拖着一个长尾巴。应该说,这种造型最开始登场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因为这根本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但是随着还珠格格等影视作品的热播,慢慢的人们也接触了这种造型。甚至在一些年轻人的心目中,这种猪尾巴的造型还别具一格,还有人曾经想要模仿。不过,电...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发,学会这4种梳法,温柔优雅仙气十足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发,学会这4种梳法,温柔优雅仙气十足

原标题:古代发型简单的梳发,学会这4种梳法,温柔优雅仙气十足穿汉服时,为了让整体看起来更有仙气,可以选择一款与之相搭的发型,常见简单易学的发型风格有甜美风、温婉风、可爱风、中性风,这4种梳法的教程如下。一、甜美风步骤:1、如上图所示,将头发分成三部分,前面两个部分用小皮筋扎起。2、在后脑勺取一撮头发...

古人是如何养护头发的呢?

古人是如何养护头发的呢?

脱发纷满梳,衰顔不堪照​脱发,自古以来就是对颜值毁灭性的灾难。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脱发纷满梳,衰顔不堪照。最近一条扎心的数据更是让人感到头冷:据统计我国脱发人数已到达数亿,并且越来越往年轻化发展。脱发早已经不是程序员的专用,有些人还没脱单就先脱发了。防脱洗发水、生发剂、发际线粉……发友已经竭尽...

不同朝代女子发型大赏,唐朝娇俏,宋代婉约,你喜欢哪一种?

不同朝代女子发型大赏,唐朝娇俏,宋代婉约,你喜欢哪一种?

文/可可,文章原创,禁止搬运、抄袭、洗稿。图源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以下图片可能与历史有出入,存在争议,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即可。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剧中的女性角色做着一个半披的发型,看起来十分潇洒干练。这样的发型虽然好看但是并不符合历史,历史上无论什么朝代的女子,只要及笄之后,头发都...

原创这七位能驾驭短发的女演员,有的留短发33年,有的留短发像高中生

原创这七位能驾驭短发的女演员,有的留短发33年,有的留短发像高中生

原标题:这七位能驾驭短发的女演员,有的留短发33年,有的留短发像高中生娱乐圈的美女数不胜数,在拍戏和日常生活中她们会有很多造型,可有的人就适合留长发,剪了短发就好像失去了气质,而有些人天生的好皮囊,长发短发都能驾驭,但是短发会让人觉得英姿飒爽,又帅又酷。像刘亦菲在荧幕前一直都留着长发,她饰演的灵儿,...

古人的束发史:在古装剧中,胡歌黄轩等人披肩散发其实都是错的

古人的束发史:在古装剧中,胡歌黄轩等人披肩散发其实都是错的

很早之前读者就让我写一篇关于古人束发的文章,我也一直在思考从哪些角度去写,才能让读者们更容易理解古人的束发史。确实,我们现在的古装剧就很容易给观众一种感觉:古代男性都是长发飘飘的,看起了十分潇洒。这就给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了许多文化上的误解,误以为我们的古人就应该是这种样子的。但其实,中国古代的男性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