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宋代女性图像中,各个不同阶层女子,所装扮的发型有何不同?

meifawu3年前 (2022-09-22)古人发型436

宋代女子的常服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了首服、体服和足服,在广义上也包含了女性的发饰。宋代女性的服饰品类众多,需要通过历史文献辨析形制,理清流变,进一步探究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服饰风貌。

为便于考察本文将常服类服装大致分为首服类和体服类,首服类包括女子发式与发冠;体服类主要分为上衣类、下裳类与内衣类三大类,其中上衣类包括除大袖礼服外的所有外衣类服饰,如各类袍衫、襦袄等。

下裳依据《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中指出的下体之服,如裤、裙之类,主要包括裙与裤两大类。内衣类主要包括外衣化的抹胸。宋代女子发式继承晚唐五代遗风,高髻盛行,并由此衍生出特髻、冠梳等装饰。

一、发式

从古至今,梳妆打扮一直是女性的永久话题,宋时也不例外。就女子发式而言,宋代虽然也流行过唐代十分夸张梳高髻、插大梳的奢华打扮,但其总体还是呈现出一派淡雅清秀、清新自然的服饰风尚。

从发式特点看,宋代女子发式的式样变化较多,不同的发式也成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象征,通过一个人所梳发式的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其年龄和身份。

根据宋代女性图像可以看出宋代女子发式以形态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髻类,髻是盘结于头顶或脑后发式的总称,以其形命名。

宋代女子髻式造型可大致分为高髻和低髻两大类。高髻多为贵族女子所梳,一般平民女子多梳低发髻。

二、贵族女子髻式

高髻多为贵族女子髻式,同心髻是高髻的一种,其梳发一般将发梳于头顶后,编发成一个圆形的发髻。流苏髻是由同心髻演变而来的一种发髻,其与同心髻的形制类似。

元伊世珍《琅嬛记》记载:轻云鬒发甚长,每梳头,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带,垂手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其形制与同心髻不同之处在于在将头发绾发成同心结后,在发髻底部束有丝带,带垂于肩。

因丝带飘扬犹如流苏,故得名。梳这种发髻的妇女形象,在宋人《饮茶图》中可以看到。芭蕉髻呈椭圆形,在髻的四周环以绿翠装饰的一种发髻,属于垂髫类。

《浴婴仕女图》中仕女梳珠翠芭蕉髻。双蟠髻又名龙蕊髻,其发式有些像压扁的鬟髻,是宋代妇女常见的一种发髻。该发髻的特点是髻心较大,髻底部多系束有绢帛,周围则饰以发带、花钿、珠花等头饰。因宋代苏轼词中有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的句子故得此髻名。《调鹦图》、《饮茶图》中的仕女有此发式。

椎髻又称椎结。此发式将头发拢结,挽成单椎,造型类似木椎状,是不留余发的发髻。最初男女皆可梳此发髻,为垂于脑后的低髻。后逐渐演变成梳于头顶的高髻,多见于女子,为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梳结于顶,绾发成单椎,高耸于头顶。

《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魏学洢《核舟记》也有关于椎髻的记载,曰:居右者椎髻仰面。《浴婴仕女图》中仕女、《飞阁延风图》中女子有此发式。

双髻是中国古代汉族女子发髻之一,由两个实心发结组成;通常是将女子头发从中分成两股,用丝绦束缚成形,高耸于头顶或头两侧结成双髻;其最初流行在宫廷之中,后在民间普及,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为少女和未婚女子所梳,也有少数已婚妇女梳此发髻,有双髻束发较高和双髻扁圆低矮两种样式。

高耸于头顶的样式可见《韩熙载夜宴图》中仕女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侍女形象。此类发式在《天寒翠袖图》中双手收于袖中站立的仕女和李嵩《听阮图》中弹阮琴的仕女中也有例证。

小盘髻又名抛髻,是古时妇女发式的一种,宋时较为流行。凡三围插金钗,不用网固者为小盘髻。其髻式特点是将头发束起后围成三圈,紧紧扎牢,插以金钗,不用丝网固定。

与之对应的是大盘髻,其是用丝网固定,围成五圈的发髻。宋人《浴婴仕女图》的仕女梳有小盘髻。飞天髻也称飞天紒。其发式是将头发分为三等分,结三鬟于头顶。

刘松年《宫女图》中就有此发式。据《宋书·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紒’。堕马髻也称坠马髻,不同时期形制有所不同。

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相传为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是古时女子常梳的一种发髻,其发式为于脑后一侧下垂式的发髻,形如人将要从马上坠落时头发的样式。

《后汉书·梁冀传》中有记载: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粧、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唐宋时期,髻式发展成高盘于头顶的发髻,即发髻集于头顶处且呈现一侧下垂状。

唐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带》中记载:堕马髻,今无复作者。

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苏汉臣《妆靓仕女图》中仕女梳有堕马髻。

盘福龙髻,又名便眼觉,也称便眠髻,是宋崇宁年间所创的一种髻式。因髻扁对睡眠不妨碍,故有此名号。其形大而又扁,是一种大而扁的发髻。

《竹林仕女图》中立于竹旁的仕女、《女孝经图》中坐在绣墩上的仕女有此发式。包髻是宋时特有的发式之一,《东京梦华录》载:中等说媒人者戴冠子,黄包髻。

它的制法是在发式造型已经确定后,再用色绢、缯一类布帛,把发髻包裹。戴时将布帛对角折叠,从额前向后面缠裹,再将巾角绕到额前打结。

此种发式的特征在于利用布帛的包裹技巧,将发髻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浮云等物状,装饰于发髻造型之上,并饰以鲜花、珠翠等装饰物。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曰:夫人每是依时按序,细攙绒全套绣衣服,包髻是缨络大真珠。《浣月图》和《观灯图》中仕女有此发式。

三、侍女髻式

侍女髻式一般以低髻为主,少数如圆环椎髻、盘福龙髻等髻式也为宋代侍女所用。此类形象如宋人《瑶台步月图》中侍女的发式。丫髻也称为丫头。

在宋代,丫髻多是未成年或成年但未婚嫁的女子所梳的发型,以双丫髻和三丫髻较为常见。其形象如《盥手观花图》中一旁服侍的侍女和《饮茶图》中左侧侍女的发式。

双丫髻是对称式中最常见的发式之一,从秦汉一直沿用,是宫廷侍女、丫鬟婢女主要梳的发式。

其梳编法是将头发先从头顶分为两部分,往两侧梳,并系结于两侧,再挽结成双髻,使其对称于两侧。也有一些变化的款式,可对称结成鬟髻,使之垂下,为民间少女喜欢梳的发型。

陆游的《浣花女》中对此发型有所提及: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螺髻初唐时盛于宫廷,宋时仍有此发髻。因发髻似螺壳状的单髻,故命名为螺髻。

双螺髻、双垂螺髻多用于宫廷侍女、丫鬟婢女或未及笄的少女之中。垂螺髻是少女常梳的一种发式,在《观灯图》中一侍女梳垂螺髻。其特点是在两耳下各垂一髻,呈螺壳状。

北宋王珪的《宫词》中就有提到:十三垂髻碧螺松,学舞经年后苑中,近日昭仪抄姓字,一时宣拨入东宫。由此可见,在北宋,女子从十三岁就已开始梳有垂螺髻。《宫中图》中侍女梳有双垂螺髻。

第二类为鬟类,鬟是中空如环形的发髻。鬟髻在两宋很受欢迎。丫鬟一词在古代指婢女,同时也是女子发式的一种。其是把头发分成两部分,辫梳成圆环状,左右对称,因年轻婢女多梳此种发式,故称为丫鬟。

其与丫髻的形制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丫髻梳成的发髻为实心发髻,而丫鬟为空心环状。《宫女图》一旁站立的侍女有此发式。双鬟是梳两股环形发,结于头顶的发式,汉时十分流行,盛行于唐代,在宫廷中广为流传。

发式的特点是将头发从中左右分开,两侧各取出一髻,形成中空的鬟,发尾处绕结于耳后,盘卷垂下,分为高、低、平、垂等形式,宫廷贵族多为高髻,民间女子也梳双鬟或单鬟。

王安石《仲元女孙》的诗中就提到: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绣襦。《捣衣图》中仕女梳双鬟。宋代未出嫁少女,以梳双鬟为多,也有把鬟梳在额上的,或梳成好几个鬟的,三鬟髻便是其中的一种,北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九首》中的第五首就有提及: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结语

黄庭坚的《采桑子》中也有提到:晓镜新梳十二鬟髻。《宫女图》仕女发型就有三鬟髻式,《江妃玩月图》仕女梳多鬟。还有一种名为双垂鬟髻的发式,多为未婚女子或侍女、僮仆等所梳,其特点是将头发分成两部分,在头的两侧各梳有一鬟髻,并使之垂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举报/反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730

分享给朋友:

“宋代女性图像中,各个不同阶层女子,所装扮的发型有何不同?” 的相关文章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

原标题:古代发型简单的梳法,简单教程一学就会一、简易款古代发型1、把头发分区,分成相等的四分,并用发夹固定。2、把右侧的头发编成三股麻花辫,微松的效果是最好的,没必要编得过紧,不然不会形成完美既视感。3、把刚编的两股麻花辫盘起来,盘成螺旋面包样式。把下面两股编发用发夹固定到后侧,形成不规则半圆弧度,...

再也没有女明星有这样的头发了

再也没有女明星有这样的头发了

原标题:再也没有女明星有这样的头发了01我最近有个发现,我很喜欢的老一代的女明星,她们最美的照片,都给我一个非常毛茸茸的感觉。简单来讲,就是她们的头发浓密且黑亮,而且一点都不服帖,甚至是有点执拗地长在了头上。相比于如今明星普遍柔顺乖巧的发型,那个时候的美女,美得生机勃勃。后来我在一条新闻里,也看到了...

爱护头发,古已有之

爱护头发,古已有之

古人对头发非常爱护,《孝经》里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描述。割去他人的头发也是一种刑罚,称为髡,这种刑罚周代已有,到东汉时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犯了错,很自责,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意即受了重刑,算是对自己的处罚。古人从孩童开始就要留发,故儿童时期叫总角,意思是...

什么发型更洋气?根据脸型选发型,既显气质又好看

什么发型更洋气?根据脸型选发型,既显气质又好看

发型是最能影响女生颜值的因素之一,经常换发型也是很多女孩都会做的事情,对于女生来说换一种发型可以换一个心情。发型对颜值真的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合适的发型,可以很好地掩盖住脸部的一些缺点同时也能修饰脸型,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可见发型对于大家是多么的重要。但是你真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发型吗?小编今天就要...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在我们的一般观念中,清朝男子的发型往往是阴阳头,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正是基于这种固有的观念,使得我们认为整个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变化。然而,果真如此吗?前段时间最火的两部清宫戏非《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莫属。在《延禧攻略》中,由聂远饰演乾隆一角,其发际线是从天灵盖中线向后再退一英寸到...

从历朝历代的女子发型演变史,来看当代社会的发展

从历朝历代的女子发型演变史,来看当代社会的发展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鲜明的描写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妆的过程。在中国古代,人们十分看重毛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一般人是不会去剪自己的头发的。而女子对于头发更为看重,发型以及发饰对她们来说...